如何讓華語音樂被國際看見?從跨世代經典動力火車到新生代偶像 babyMINT,華研宣傳教你拆解影響力!

Taiwan Beats

Jul 25, 20255 min read

作者:蔡舒湉 Lala/樂手巢編輯部

為幫助臺灣音樂人踏上國際舞臺,本企劃專訪一系列參與過海外音樂商務活動的從業者,分享自身寶貴的跨文化、疆界互動經驗,並提供具體的攻略,指引音樂人更有方向地開展海外計劃。


骨子裡是老靈魂樂迷,工作崗位是 HIM 華研國際音樂宣傳部經理,談到自己執掌的宣傳與數位授權業務,王偉傑(Jeff)顯得幾分社群焦慮,1990年生、見證數位世代交替的他說:「以前宣傳可能上一個電臺或電視節目就有機會影響到很多群眾,現在要花多少的預算、心力在各式各樣的平臺上做宣傳,才叫有影響力?這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!」他進一步定義「有效益」的社群宣傳,華研國際音樂投放廣告的標準是:手機滑到,不等於有吸收到資訊。要讓目標群眾一天至少看到三次訊息,才能讓他留下基本印象。

圖1
* babyMINT 在澀谷十字路口快閃表演〈心悸寶貝 BIUBIU〉。圖片來源:華研國際提供

速食化、迷因化時代,宣傳音樂要更廣、更細緻

你經歷過把卡帶推進汽車音響的時代嗎?王偉傑的童年記憶已經永遠走入歷史了,如今每個人都在行動裝置上尋找有趣的樂子,就音樂而言,可能不再是單一聲音體驗,為了奪取注意力,Facebook、Instagram、Threads、YouTube、TikTok、Spotify、Apple Music 等各社群媒體或影音串流平臺,不只透過留言、按讚、推播等回饋或互動機制創造黏著度,也以短影音加速訊息流動,並且受演算法推薦餵養內容影響,在波濤洶湧的訊息流中劃分出越來越細的分眾。

王偉傑觀察,從實體唱片轉化到數位串流時代,閱聽大眾對音樂的記憶可能不如以往深刻,也不容易只滿足歷久彌新的音樂,或是到唱片行挖掘有收藏價值的黑膠而已。如今「音樂」更像是一種有秀感的體驗與儀式,它是一種社群行為,而不是單一面向的產品。

當音樂走向速食化、迷因化,對創作者和表演者而言,為了博取更多人關注,有人在音樂製作上或是直接從副歌開始,有人強化節奏性、Groove,這些設計都不僅是為了聽感,另一方面也是更適合讓網友跟風翻跳、翻唱,如 K-pop 的 challenge 翻跳文化就是顯例。

當音樂平臺和使用情境都變得越來越多元,華研國際音樂重視經營每一個平臺,例如發行 MV 前會做非常大量的前導素材,好比用短影音擴散宣傳。與此同時,經營音樂授權也成為要務。王偉傑解釋,傳統音樂授權如專輯發行、授權音樂給影劇使用,如今社群平臺用到的背景音樂也是授權的一環,這些新場景、新使用情境也可以是被更多國際受眾看見的機會,所以在擬錄音著作授權合約時,音樂人必須考量更細緻的環節,好比切分的秒數、能否提供二創或 cover 等。

圖2
*2023年林宥嘉重新啟動「idol 」世界巡演,前進歐美7大城市完成8場演出。圖片來源:華研國際提供

具體收入不是唯一,換個角度思考宣傳效益

社群平臺讓表演者、創作者不必跨越大洋,就能讓更廣大的群眾看見。王偉傑表示,短影音的收入可能沒有想像中的高,其實比較偏向廣告性質,更有效的收入可能還是來自於串流授權,建議音樂從業者從不同角度思考推廣宣傳的目標,並且多多跟新的第三方發行方合作,有助於控制成本及接觸更多海外的音樂資源。

華研國際音樂的核心價值是把華語音樂內容化、內容產業化,因此海外也著重在使用華語的區域,選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創立分公司,在香港也尋找長期合作的好夥伴,以利掌握在地市場。有別於用全英文創作、特定曲風吸引特定族群,華研國際音樂的華語流行樂本位,側重詞與曲的表現性,要破除語言與習慣曲風的隔閡,王偉傑認為華研國際音樂經營長達20年的國際詞曲創作大賽,就是一個很關鍵的挖掘與媒合平臺。觀察徵件狀態,他發現投件者沒有明顯的年齡、性別輪廓,但多半有副業支撐自己的夢想,證明音樂產業需要大家一起努力。

在華研國際音樂逐漸擴大的曲庫,團隊會先找出每一首歌曲的主軸,再為適合這首歌的歌手或戲劇故事線量身打造。在影劇原聲帶方面,《一把青》、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、《誰是被害者》、《做工的人》都是華研國際音樂的原聲帶代表作。當這些影劇 IP 上了串流平臺,依附影劇的音樂也多了被觀眾聽見的機會。

圖3
*圖片來源:猫形影像製作 Neko Production / 樂手巢

實體與數位活動不可偏廢,在日常培養鐵粉

圖4
* 動力火車「都是因為愛」世界巡迴演唱會。圖片來源:華研國際提供

華研國際音樂跨出海外的藝人團體,有合作28年的動力火車、林宥嘉、曾沛慈、JUD 陳泳希、babyMINT 等,王偉傑分析,動力火車擁有跨世代的影響力,林宥嘉的藝術家魅力與音樂突破也引領他走向更多元的巡演道路,他們的音樂也有海外音樂人的創作,而 babyMINT 入選英國知名音樂雜誌《NME》2025年的「NME 100」名單,成為史上第一組上榜的華語音樂藝人。

王偉傑表示,babyMINT 有選秀節目《未來少女》推波助瀾,其音樂、舞蹈與造型設計致敬「御宅藝」與二次元文化,能在目標群眾創造共鳴,也因此更有機會受邀至動漫與動畫的發源地日本演出,與動漫這項跨國際的強大 IP、文化加以連結、擴散。他也提醒,即使是 babyMINT 創造點閱率神話的〈Hellokittybalahcurri³ hellokitty美味しい〉,高流量也不等於會帶來轉換率或是黏著度,因為短影音的流量紅利實在是太短了!

轉化流量為鐵粉的策略無他,重要的仍是藝人在日常生活經營內容,如透過直播、拍影音互動等,與粉絲維繫情誼。當然也要保持實驗與新人心態,多到海外不同城市累積各式各樣的演出經驗,與不同風土民情的粉絲群眾互動,這些養分都有助於藝人拿捏未來音樂發展方向。

「每個人都該多聆聽各種風格的音樂,多培養自己的審美,而不是被網路風潮帶著走。」之於音樂人,在無國界競爭下,每個創作者都絞盡腦汁地創作,華研國際音樂也積極栽培音樂人,並定期有 co-write 合作。王偉傑建議大家不要放棄任何一個經營的機會,他用溫柔的語氣說起 babyMINT 在「塔音渋谷『台湾音市』音楽祭」演出時遇到小女孩拉著爸爸要求合照,並告知將來想成為和她們一樣的偶像。

「如果能影響人,還是跨國際啟發,那麼所有的努力也都值得了,對吧?」

圖5
*圖片來源:猫形影像製作 Neko Production / 樂手巢

 

Share this post

Subscribe for more about Taiwan Beats

訂閱 Taiwan Beats,與我們一起見證台灣音樂的國際之路

By clicking Sign Up you're confirming that you agree with our Terms and Condition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