領椅子樂團從臺灣邁向國際,「明天的歌」主理人黃榮毅海外演出實戰心法
Taiwan Beats
Aug 08, 2025 ・ 5 min read
作者:林子涵/樂手巢編輯部
從臺灣到世界各地舉行巡演,椅子樂團一步步走出自己的國際版圖。能達成如此里程碑,不能不提到椅子樂團經紀人兼製作人黃榮毅(Eazie)的籌劃,他同時是「明天的歌」廠牌主理人,服務範圍從音樂製作、發行作品、舉辦演出到顧問諮詢,亦積極幫助音樂人朝海外發展。其他合作樂團包括當代電影大師、百合花、我是機車少女等,助音樂人走過現實的今天,達到理想的明天。
有理想的宏圖,也有落地實踐的規劃,黃榮毅樂談帶音樂人海外演出的實戰心法:「保持激情、了解定位。無論音樂類型,只要在那個領域夠有想法,我覺得都值得去推廣。」
先成為 Hometown Hero,再來當 Global Superstar
開公司前,因大學修過陳建騏的音樂設計課,黃榮毅曾短暫在老師旗下工作,後適逢身為大學同學的椅子樂團主唱裘詠靖找他當製作人,發現樂團後續面臨發行、專場、行銷等整體規劃需求,於是效法獨立音樂的 DIY 精神,也運用商管學系背景,自己開設「明天的歌」,借鑑歐美獨立音樂廠牌,期許將彈性、透明、公平等特質融入經營理念。「像是他們樂於跟音樂人變合夥人,不是真的一起開公司,而是較願意溝通、彈性設計方案,讓音樂人長大後,還是會想透過廠牌發行。」
* 椅子樂團《Lovely Sunday 樂芙莉聖代》由黃榮毅擔綱製作人,獲第三十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。圖片來源:明天的歌
對比國外廠牌分工細緻,臺灣音樂產業工作者在分工跟定位上常常較模糊,影響合作效率和理解落差,有鑑於此,黃榮毅透露目前在發行版權跟製作方面,以另一廠牌名稱「時間機器」負責,內容再透過「明天的歌」推廣海外,分頭更縝密地執行。
明天的歌與椅子樂團是全方位合作,包辦音樂製作、A&R、經紀、演出主辦;而當代電影大師、百合花、我是機車少女、Bremen Entertainment Inc. 布萊梅等則從辦演出、宣傳發行方面協助,端看樂團需要,建立夥伴關係。近年他努力帶領海外發展,這兩年陪椅子樂團首度解鎖泰國、德國、菲律賓與韓國的演出,接下來還規劃讓當代電影大師前進韓國與澳洲。「每個樂團都有自己的時間表,急不來。但我希望跟樂團有個默契,讓他們知道我們是很有目標的。」
*今年椅子樂團首登韓國音樂節 DMZ PEACE TRAIN MUSIC FESTIVAL。圖片提供:明天的歌
怎麼判斷何時能跨出海外第一步?黃榮毅認為了解「自身定位」非常重要。對音樂人而言,最基本的就是多累積作品,再分析串流的後臺數據,去排深耕的市場優先順序。再來,他覺得語言不是大問題,但有自信很關鍵。「其實去很多展會,日本人唱日文歌、韓國人唱韓文歌,接受度滿高的。因此不一定要唱英文,但要對舞臺很有信心。」
而建立舞臺自信心的方法,唯有累積足夠經驗。黃榮毅說,若能在容納600人的 The Wall、1500人的 Legacy 兩座標誌性場館拿下幾場完售紀錄,會是不錯的指標,也能為音樂人自己的信心打下基礎。今年在美國參與展會,黃榮毅不斷聽到類似概念,先把本土市場打下、站穩腳跟,擁有一些粉絲與夠多演出經驗後,才能磨成足夠成熟、專業的音樂人,對此他深感認同。「你得先變成 Hometown Hero,不能想著先當上 Global Superstar。」
尋找你的補師,成為產業的一分子
黃榮毅觀察,許多音樂人不清楚產業角色分工,自己悶頭苦幹,常踩入「寫 email 從未獲得回覆」、「自辦表演承擔巨大虧損」等困境,他建議,先諮詢身邊有經驗的廠牌與 promoter,會少走很多冤枉路。再者透過專業的經紀人代表音樂人跟從業者建立合作、找資源,不僅能讓音樂人專注於創作,也能讓過程更順暢。
「我覺得我們的角色有點像補師、輔助。就是在旁邊讓音樂人補血,讓他們可以安心、有個防護的感覺。」他指出,在商務場合能否準確辨別對方從業者的角色,其實很仰賴專業。「舉例來說,對方是 booking agent(演出代理商)、promoter、label owner(廠牌主理人)還是也是另外一個 agency?辨別以後,才能想辦法建立連結、思考可以怎麼合作。」
*黃榮毅與 Spotify 全球獨立音樂負責人 Jen Masset。圖片提供:明天的歌
目前在臺灣,諸如文化部舉辦的金曲國際音樂節、文化部影視局創立並與文策院一起營運的 Taiwan Beats 等,能報名商務活動或 showcase,是拓展海外人脈很好的資源。除了 EPK、簡介、名片、網站與社群網站連結等基本準備,在「speed meeting」的音樂商務活動場合,利用 Spotify 頁面的數據,也能馬上彰顯音樂人的實力。
黃榮毅提到去年椅子樂團在德國 Reeperbahn Festival 演出,認識許多不同國家的音樂產業工作者,其中包含韓國音樂節主辦方,之後陸續在香港音樂節 Clockenflap 與臺灣浪人祭碰面,最後促成椅子樂團在今年首度到韓國 DMZ PEACE TRAIN MUSIC FESTIVAL 演出。這次經驗讓他領悟持續 follow up 的重要性。「今年參加美國 SXSW 音樂節展會時,聽到很多人強調『Being in the mix』,就是要在行業裡持續參與,不能只參與一次就期望人家會對你很有印象。那個印象是很短暫的,要第二次、第三次,去加深、建立真實的連結。」
*2024年文策院與歐陸指標性音樂節 Reeperbahn Festival 合作舉辦臺灣專場,促成凹與山(Our Shame)、椅子樂團(The Chairs)和壞特 ?te 前往德國演出。圖片提供:明天的歌
音樂商務活動之外,還有很多拓展機會的方式。椅子樂團登知名音樂頻道 Audiotree 就是很好的例子,黃榮毅透露當時在出發去美國巡演前,他寫信詢問安排的可能性,最後正式獲得邀請。現在他仍持續建立人脈,例如 Glastonbury、Coachella、FUJI ROCK 等相關的 booking agent 與 promoter。但他不心急,只待樂團累積足夠,再加速行動。「這些連結也許還未到兌現的時機,但我很瞭解我們的音樂人在全球音樂市場的定位。先釐清定位,然後積極挑那個區間適合的機會。」
*椅子樂團登上 Audiotree 演出。
前路已有落日飛車、大象體操走出一條航道,椅子樂團也不斷累積跟上腳步,新增更多值得參考的數據。要從臺灣走向國際舞臺,黃榮毅強調,參考成功模板,諸如觀察演出規模、票房、訂價等,也是很重要的學習。「總是會有前人種樹嘛。我們就一直跟上,再把它變得完整。」
去年金音獎 Bremen Entertainment Inc. 布萊梅用宅錄作品拿下最佳專輯獎,黃榮毅直言這正是臺灣獨立音樂人在製作上越發強大的訊號,他充滿抱負地許下給自己與臺灣音樂發展的期待:「希望我們可以跟得上這些音樂人的創意與製作水平。去相信獨立音樂的生命力,相信他們做得已經很好,只是市場還沒辦法有效率去認識這些內容。我們要對自己的內容有信心,也要踏實地提高這個行業的分工專業度。有天一切準備就緒的時候,臺灣的音樂,會百花齊放在世界各地。」
Share this post